土耳其舍美元而取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將有哪些機遇?
2020-06-24 10:23 互聯網
土耳其近日宣布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商品費用,是個值得注意的動向。它不僅反映出新興國家在疫情引發美元流動性短缺和支付危機情況下,謀求新解決方法的動向,同時反映出人民幣對穩定世界金融環境能夠發揮的作用和潛力。
土耳其舍美元而取人民幣,直接原因是里拉近兩年來在美國制裁下急劇貶值,外匯儲備接近枯竭。土經濟受疫情沖擊全面滑坡,5月7日,里拉跌至7.23的新低。土耳其外債高企,大部分是美元債務,還本付息壓力極大。
在這種形勢下,土耳其從中國進口商品直接用人民幣結算,可以避開美元風險。由于動用的人民幣屬于2019年中土貨幣互換協議項下的額度,不動用外匯儲備,因此避免外儲進一步減少。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各國有效匯率指數顯示,以2010年平均數為100.0,2020年5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6.6,與2017年年均116.3幾乎不變。同期美元該指數則從119.7升至130.0,升值8.6%。同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從121.0升至123.5;美元從114.9升至123.3。人民幣穩定性好于美元,使用人民幣支付進口,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外匯負擔和風險更小。
人民幣正日益廣泛地作為國際貿易支付和結算手段。2015年起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寶鋼從澳大利亞力拓、巴西淡水河谷進口鐵礦砂,中方均使用人民幣支付。但所有這些都是用于外方出口,中方進口;土耳其這次則是中方出口,外方進口,為人民幣新增了一種使用途徑。今年4月,俄羅斯提出歐亞經濟聯盟國家應在國際貿易中增加本幣結算,而中俄伊土四國是關鍵。
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用于貿易支付和結算,主要是以與中國達成的貨幣互換協議為基礎。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同39個國家簽署了貨幣互換協定,按國家數來算,是世界第一大貨幣互換圈。另一種方式是直接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因為人民幣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可以預期,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和儲備中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面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