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ETF帝國版圖解析 10年落十子(2)
2014-12-18 10:37 南方財富網 www.gdqww.com
而在2012年年底,華夏推出滬深300ETF基金,同樣備受市場青睞。基金交投活躍,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規模已達到206.77億元,為第二大ETF基金。盡管跟蹤跨市場指數,華夏滬深300ETF(愛基,凈值,資訊)仍保留了單市場ETF“T+0”的交易特征,使得投資者可以不借助融券就完成一二級市場套利,并且可實現單筆資金日內多次高頻套利,既可以做長期投資、階段輪動,也可以做融資融券的對沖交易。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3月,華夏一口氣成立5只行業ETF,覆蓋了金融地產、消費、能源、醫藥、原材料五大行業,這也屬于業內首創,并且體現了華夏基金強大的投研團隊和后臺支持能力。
華夏滬港通恒生ETF成立上市后,華夏基金成為國內唯一在滬市和深市同時運作管理恒指ETF的基金公司。
強大的ETF管理能力
雖然ETF指數基金是量化產品,但要保持高效、穩定的管理水平并不簡單,這也是華夏基金在ETF管理上保持行業領先所必備的功底。
自2004年成立第一只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以來,經過10年的不斷歷練和發展,華夏基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ETF基金管理經驗,對于投資運作過程中的突發情況和市場異動都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能較好的把控市場風險。
ETF運作的各個模塊都是人才在發揮專業能力。作為公募行業長期的領軍人物,華夏基金培養了眾多明星基金經理,打造了諸多公募業內旗艦式產品。而華夏對于ETF產品線的建設更是頗具心得。華夏認為,ETF管理可以創造價值,并且這種價值可以復制。
根據華夏介紹,直至今日,華夏依然保持著業內規模最大的投研團隊,尤其是ETF團隊成員平均投資年限均超過6年,其中更有兩名“元老”級基金經理,這在公募元老普遍出走的今天更顯稀缺。
華夏表示,多年來華夏一直堅持著科學、嚴格的人才選拔機制和培養機制。在華夏,研究員通往基金經理的道路十分漫長,至少需要經過6年時間的訓練,才有可能成功“升級”。而華夏選拔和培養基金經理的七大標準分別是:基金經理素質、投資理念、資產組合、投資流程、過往業績、耐得住寂寞以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