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應付債券?應付債券的核算方法
2021-07-21 15:28 南方財富網
應付債券是指企業為籌集長期資金而實際發行的債券及應付的利息,它是企業籌集長期資金的一種重要方式。企業發行債券的價格受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企業可以按面值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債券。
債券發行有面值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三種情況。企業應設置“應付債券”科目,并在該科目下設置“面值”、“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明細科目,核算應付債券發行、計提利息、還本付息等情況。企業按面值發行債券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債券票面金額,貸記“應付債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額的,還應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對于按面值發行的債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計提利息時,應當按照與長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則計入有關成本費用,借記“在建工程”、“制造費用”、“財務費用”、“研發支出”等科目;其中,對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債券,其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通過“應付利息”科目核算,對于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其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通過“應付債券——應計利息”科目核算。應付債券按(實際利率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異較小時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按照與長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則計入有關成本、費用。
長期債券到期,企業支付債券本息時,借記“應付債券——面值”和“應付債券——應計利息”、“應付利息”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應付債券的核算
1.債券的發行價格
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承諾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一般標明面值、利率和期限。發行債券首先要確定發行價格。債券的發行價格與債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的差異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市場利率一般以銀行存款利率為主要依據)。一般情況下,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于、等于、低于市場利率時,則債券的價格高于、等于、低于債券的面值。債券的價格高于其面值時,稱為溢價債券,溢價部分是對債券發行人多付利息的一種補償。債券的價格低于其面值時,稱為折價債券,折價部分是對債券發行人少付利息的一種扣除(即預先扣除票面利息低于市場利息的差額)。如果只考慮債券票面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異這個因素,不考慮其他因素,則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債券的發行價格由兩部分組成:按市場利率計算的本金(面值)現值和按市場利率計算的年金現值。
例:企業于上年12月31 發行債券(與購建固定資產無關),面值20萬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市場利率10%,該債券每年付息1次,到期還本,則:
債券價格=20萬元×O.62092+20萬元×8%×3.7907
=184835元
如果按上述方法確定價格,則無論是溢價發行,還是折價發行,債券發行人實際支付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加上折價或減去溢價)和市場利息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講,實際利息就是市場利息。